莆仙戏戏曲描述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  • 来源:爱戏网
  • 莆仙戏
  • 莆仙戏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,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,原来只有、贴生、则旦、靓妆(净)、等七个角色,俗称“七子班”。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,唱腔丰富,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。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“兴化腔”,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、十音八乐、佛曲法曲、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,用方言演唱,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。

    兴化民间流行的歌舞百戏、吸收了"吴歌","楚谣"(见宋林光朝《艾轩集,闰月登越王台次韵经略敷文所寄诗》)及杂剧表演,逐渐形成既有戏剧故事;又有综合唱、做、念、舞和服饰化妆,在戏棚上表演的戏曲,时称优戏。宋时,兴化民间优戏演的形成多种多样,有杂剧,傀儡戏(提线木偶),歌舞和杂技等。

    据宋莆田刘克庄致仁家居时的诗文记载,当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故事有:楚汉刘鸿沟的"鸿门会",项羽兵败垓下的"霸王别姬";两晋兴亡的"东晋西都";古代神话的"夸父逐日",邦朝贡的"昆仑奴献宝"等。演出的所有广场的"戏棚",也有庙宇的"戏台"。伴奏乐器主要是鼓、锣、笛(即筚、篥)。演出时很受欢迎,出现所谓"抽簪脱 满城忙,大半人多在戏场","空巷无人尽出嬉","游女归来寻坠珥""棚空众散足凄凉,昨日人趋似堵墙;儿女不知时事变,相呼入市看新场"的盛况(见宋刘克庄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 十、卷二十一、卷二十二、卷 四十三)。

    据调查考证,莆仙戏的传统剧目,音乐曲牌,行当脚色都与南戏有着密切关系。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,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,有剧本流传的有五十多个,如《目连救母》、《活捉王魁》、《蔡伯喈》、《张洽》(即《张协状元》、《朱文》、《乐昌公主》、《刘文龙》、《陈光蕊》、《王祥》、《郭华》、《崔君瑞》、《王十朋》、《刘知远》、《蒋世隆》、《杀狗》、《琵琶记》等。与《南词叙录》"宋元旧篇"著录的南戏剧目相同或基本相似。

    莆仙戏的部分曲牌,其名目、音韵、词格与唐、宋大曲和宋词调相同。尤其是仅存于早期南戏《张协状元》的〔太子游四门〕,却是莆仙戏常用的曲牌。莆仙戏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。唱腔曲牌有一千多支,有"大题三百六,小题七百二"之称。声腔称"兴化腔",它是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,十番八乐,佛曲法曲,唐宋声诗、词乐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的,用莆仙方言演唱,具有深厚地方色彩和风味。莆仙戏乐器早期很简单,也象宋元南戏一样只有锣、鼓、笛。鼓用大鼓,锣称沙锣。锣鼓是节制舞台表演的,锣鼓经有三百多种,规矩严格。笛称笛管,有芦笛和梅花二种。芦笛亦称头管,传自古代筚篥,是莆仙戏独特的吹奏乐器;梅花,一名唢呐,也是莆仙戏的主要乐器。20世纪20年代吸收了民间十音乐器四胡、尺胡、老胡、小三弦、八角琴、竹笛、小唢呐,还吸收发外来乐器如二胡、中胡、大三弦、琵琶、杨琴、大提琴等,打击乐增加低音鼓、低音锣等。莆仙戏音乐唱腔曲牌大多数与宋元南戏相同,一部份吸收俚巷歌谣、道教、佛教歌曲唱腔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莆仙戏名家朱石凤

    朱石凤,仙游县人,1927年出生,莆仙戏著名导演。朱老幼年家境贫寒,十岁就入私人戏班从艺,攻文旦、花旦、跨青衣,并逐步成为该戏班的主要演员,先后在《十八条》、《薛仁贵》、《刘知

    2022-05-28

    莆仙戏名家陈仁鉴

    陈仁鉴,戏曲编剧。福建仙游人。194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。曾任中学教员。建国后,历任仙游县编剧小组编剧,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剧、副所长,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。合著莆

    2022-05-28

    莆仙戏名家王国金

    王国金,1940年出生,仙游县赖店镇人,从小送给人做童养媳,十二岁从涵头(涵江)逃回。十四岁到鲤声剧团探亲,艺委会主任陈仁鉴发现她的艺术潜质,说服领导留下她。先学小生,不久拜陈

    2022-05-28

    莆仙戏名家王少媛

    王少媛,女,1964年出生,福建仙游县盖尾镇人,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,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。

    2022-05-28

    莆仙戏第一旦王少媛

    王少媛被誉为福建省“莆仙戏第一旦”的王少媛,女,生于1964年10月,仙游县盖尾镇仙华村人,中共党员,工青衣,兼工闺门、花旦,国家一级演员,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,中国戏剧

    2022-05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