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剧名家董福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  • 来源:爱戏网
  • 雁剧
  • 董福(1913年―1984年),张家口蔚县城南关西人。董福梨园世家,他的父亲董瑞喜是晋剧艺人,先唱青衣,后攻花脸,因技艺出众,被誉为“盖七省”。董福9岁时,开始随父学艺,后著名生角“刀劈生”杨吉庆见他聪明好学,主动提出收董福为徒弟,董瑞喜觉得自己的技艺不如杨吉庆,就同意董福正式拜师。董福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,苦学文武生基本功。

    父亲去世后,董福又随蔚县的花脸名角学花脸戏,并且很快就唱红了。董福扮起戏来,风度十足,每次演出,总能使人叫好。在蔚州城演出《明公断》时,董福饰演包拯,在见皇姑一中,当他闻知秦香莲被打,愤然上场,大跨三步,举脚似山摇地动,台下喝彩声齐鸣。此后,董福唱到哪里,红到哪里,被誉为“蔚州花脸一杆旗”。

    1937年,日军占领蔚县,戏班解散。董福先后到浑源、代县等地搭班,取艺名“狮子黑”。他生、并演,演技日趋精湛。后来到了绥远,改搭中路梆子班社,这一阶段加演了武生的短打戏,如《三岔口》、《四杰村》、《恶虎村》等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雁剧(北路梆子)

    雁剧又名北路梆子,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,源于蒲州梆子、同州梆子,清雍正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立剧种,有三百多年历史。流行于山西北中部、内蒙中西部、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。其唱腔音调高亢

    2022-05-27

    雁剧有哪些剧种

    雁剧又名北路梆子,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,源于蒲州梆子、同州梆子,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,至清嘉庆、道光年间的19世纪初叶已趋成熟,清雍正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立剧种,有三百多年历史。

    2022-05-27

    雁剧的剧种介绍

    北路梆子,又名“雁剧”,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,至清嘉庆、道光年间的19世纪初叶已趋成熟。流行于山西北中部、内蒙中西部、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,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。北路

    2022-05-27

    雁剧艺术结构

    北路梆子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结构,是七声清乐音阶徵调式,板式有四股眼(慢板)、夹板(慢二性)、二性、三性(有板的流水)、流水(紧打慢唱)、箭板(散板)、滚白以及垛板、引子、起板、

    2022-05-27

    雁剧的基本介绍

    雁剧又名北路梆子,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,源于蒲州梆子、同州梆子,清雍正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立剧种,有三百多年历史。流行于山西北中部、内蒙中西部、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。其唱腔音调高亢

    2022-05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