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de id='ca0nq'><strong id='ca0nq'></strong></code>
<i id='ca0nq'></i>

    <dl id='ca0nq'></dl>
    <ins id='ca0nq'></ins>
    1. <acronym id='ca0nq'><em id='ca0nq'></em><td id='ca0nq'><div id='ca0nq'></div></td></acronym><address id='ca0nq'><big id='ca0nq'><big id='ca0nq'></big><legend id='ca0nq'></legend></big></address>

      <span id='ca0nq'></span>
    2. <tr id='ca0nq'><strong id='ca0nq'></strong><small id='ca0nq'></small><button id='ca0nq'></button><li id='ca0nq'><noscript id='ca0nq'><big id='ca0nq'></big><dt id='ca0nq'></dt></noscript></li></tr><ol id='ca0nq'><table id='ca0nq'><blockquote id='ca0nq'><tbody id='ca0nq'></tbody></blockquote></table></ol><u id='ca0nq'></u><kbd id='ca0nq'><kbd id='ca0nq'></kbd></kbd>
      1. <i id='ca0nq'><div id='ca0nq'><ins id='ca0nq'></ins></div></i>
        <fieldset id='ca0nq'></fieldset>

          昆山腔到水磨调(四)

          • 时间:
          • 浏览:0
          • 来源:爱戏网
        1. 昆曲
        2. 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

          昆曲史上最为重大的事,那就是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。在昆曲界,学者一般说魏良辅是明嘉靖、隆庆间人,那是指他的活动时期。胡忌、刘致中的《昆剧发展史》以同时期人的卒推算他约生于明弘治十四年(1501年)前后,卒于万历十二年(1584年)前后。在他的生年中,跟昆曲关系最为重大的是: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或谓二十二年(1543年)已写成《南词引正》;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前后,“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”。这就是说,在嘉靖中晚期,魏良辅不仅完成了对昆山腔的改造,创造了“水磨调”的唱法,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。

          《南词引正》和《词林选胜》是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的重要著作,可惜《词林选胜》至今没有被发现。

          关于魏良辅的生平记载很少,明万历昆山人张大复《梅花草堂笔谈》说:“魏良辅别号尚泉,居太仓之南关,能谐声律,转音若丝。”明清初隐居苏州的余怀《寄畅园闻歌记》说:“良辅初习北音,绌于北人王友山,退而镂心南曲,足迹不下楼十年。当是时,南曲率平直无意致,良辅转喉押调,度为新声。”居于太仓南关的魏良辅,是著名的唱曲家,由唱北曲然后潜心钻研南曲。据一些笔记资料,我们知道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还未成功之前,与昆山陶九官和苏州周梦谷、滕全拙、朱南川齐名,周梦谷唱“官板曲”的名气似乎更响。还有他的前辈曲家如北人王友山,户侯过云适,昊中老曲师袁髯、尤驼等,在苏州地区皆享有盛名。

          魏良辅研习昆山腔,吸取了北曲中州调和海盐腔的唱法,每有心得,必去请教驻军太仓南关的户侯过云适,待善曲的过云适满意乃止。同里曲家陆九畴,曾与魏良辅竞唱,比试之后即愿其门下。当时,师事魏良辅,一起研习唱法的有太仓或昆山的张小泉、季敬坡、戴梅川、包郎郎、周梦山等,还有无锡的潘荆南、陈梦萱、潘少泾等,而最为人所乐道的是魏良辅之婿张野塘。明沈德符《顾曲杂言》说:“吴中以北曲擅者,仅见张野塘一人。”据明末宋直方《琐闻录》,张野塘,河北人,因犯罪被发配来苏州太仓。魏良辅闻其善歌,曾留听三日夜,赞赏不绝,就与其结交。当时魏良辅五十余岁,有一女,也善唱曲,于是招张野塘为婿。自后,张野塘习南曲,更定弦索音节,使与南音相近,并改良三弦,名弦子。后来,张野塘之子以提琴闻名,传给杨六,杨六又有改进,使与弦子相配,乐声更为柔曼婉畅,时人称之为“江南名乐”。张野塘实际成了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的重要助手。

         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,伴奏乐器的改良也是相当重要的。据《寄畅园闻歌记》,跟随魏良辅一起改革昆山腔的,还有苏州张梅谷,善吹洞箫,以箫从曲;昆山谢林泉,善管,以管从曲。而在无锡的陈梦萱、顾渭宾、吕起渭也以箫管擅名。在无锡有魏良辅的学生潘荆南唱曲也必借箫管合,一时在曲界竞相传习。后来,明潘之恒在《弯啸小品》卷二《叙曲》中曾说起当时昆腔乐师:“秦之箫,许之管,冯之笙,张之三弦,其子以提琴鸣,传于杨氏。如杨之摘阮,陆之筝,刘之琵琶,皆能和曲之微,而令悠长婉转以率顿挫也。”明徐渭《南词叙录》也曾说“今昆山以笛、管、笙、琵按节而唱南曲”。在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时,伴奏乐器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,在笛、管、笙、琵琶、鼓板,又增加了箫、三弦、提琴、阮、筝,彻底改变了弦索配南曲的“方底圆盖”的现象。这样一个比较齐全的管弦乐器的组合,无疑更能使昆山新腔发挥“悠长婉转”、“转音若丝”的特点。

         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曾得到许多人的帮助,在他的周围自然形成了一个改革群体。他的最大功绩是对昆腔唱法的改进与提高,在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写成的《南词引正》,就是他毕生唱曲经验的总结。根据《南词引正》和明末沈宠绥《度曲须知》,就能知道魏良辅新腔唱曲的艺术特点和他所取得的成就。他绝不满意原昆山腔的“讹陋”和“平直无意致”,于是力求洗尽乖声,转喉押调,度为新声。他认为曲有三绝:字清为一绝,腔纯为二绝,板正为三绝。唱曲五音以四声为主,平上去入既要端正又要“婉协”,字音的头腹尾要唱得“毕匀”,启口轻圆,收音纯细。唱长腔“贵圆活”,唱短腔“要遒劲”;过腔接字乃“关琐之地,最要得体”,要交代清楚。拍板“最要得中”,须要板眼分明。对于双叠字、单叠字、唇齿音字、闭口音字,南不杂北,北不杂南,都非常讲究。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、清俊温润,时人谓之“水磨调”。魏良辅度曲以清唱时曲,又谓之“冷板曲”。

          魏良辅自得张野塘后,也改良了北曲昆唱,“南曲不可杂北腔,北曲不可杂南字”,以使“字清腔劲”。明张大复赞其唱“转音若丝’,,余怀论其唱“跌换巧掇,恒以深邈,助其凄唳”,明沈宠绥评其唱“功深琢,气无烟火”。吴中老曲师如袁髯、尤驼者,皆自以为不及魏良辅。在当时,昆腔的唱法形成昆山、苏州、无锡三派,各具风格。苏州一派时称“吴腔”,即早期与魏良辅齐名的邓全拙,“稍中于魏”,影响也很大。无锡一派“媚而繁”,“宗魏而艳新声”,实际乃是魏的传人潘荆南、陈梦置、潘少泾辈。人说“三支共派,不相雌雄,而郡人能融通为一”,实际都有魏良辅改革的影响,明潘之恒评曰:“锡头昆尾吴为腹,缓急抑扬断复续”。约在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前后,魏良辅已“立昆之宗”,“时称昆山腔者,皆祖魏良辅”。然而,魏良辅改革昆山腔,“调用水磨,拍捱冷板”,“腔曰昆腔,曲名时曲”,虽“声场禀为曲圣,后世依为鼻祖”,然是唱清曲的“清工”,时人也称之为“吴”。至于将“水磨调”搬用到戏台上去唱,成为“戏工”,那是晚一步的事了。在明代将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,遂称之为“昆腔”,或“昆腔新声”,或“水磨调”。

          猜你喜欢

          昆曲的曲牌有多少种

          1956年4月19日,周恩来观看了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的昆曲《十五贯》,看后发表了重要讲话,其中提到“昆曲的一些保留剧目和曲牌不要轻易改动,不要急,凡适合于目前演的要

          2022-07-23

          中国的百戏之祖-昆曲、昆腔与昆剧

         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、剧种,原名“昆山腔”或简称“昆腔”,有“百戏之祖”的说法。据明朝《南词引正》记

          2022-07-23

          [昆曲] 忒忒令(选自《牡丹亭·寻梦》杜丽娘唱段)简谱-昆曲曲谱

          提示: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...”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,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,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洪雪飞《[昆曲]忒忒令》戏曲谱

          2022-06-07

          选自《玉簪记·琴挑》陈妙常唱段:朝元歌[昆曲]简谱-昆曲曲谱

          提示: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...”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,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,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洪雪飞《[昆曲]朝元歌》戏曲谱

          2022-06-07

          [昆曲]选自《紫钗记·折柳》霍小玉唱腔:寄生草简谱-昆曲曲谱

          提示: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...”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,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,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洪雪飞《[昆曲]寄生草》戏曲谱

          2022-06-07